为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号召,深化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,7月17日至21日,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“交通促发展·科技共振兴”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、学院党总支书记赵亮的带领下,奔赴安徽马鞍山开展调研及专业实践。
校地联动,精准布局。实践队以“校企合作促就业实践”为核心,联合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、发改委、住建局等十余家单位,开展深度交流并与市交通运输局共建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与“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”,搭建长效育人平台。座谈交流会上,与会各单位与实践队成员围绕宁马城际铁路项目的建设背景、项目进展、客流预测以及周边站点的停车场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。

会议现场
多维调研,知行合一。赵亮与孙健带领学生团队,赴马鞍山市城乡规划馆及在建站点调研,走访慈湖高新区站等9大关键节点。师生与施工人员深入交流技术细节、航拍站点,将课堂理论与工程实际深度融合。实践队前往马鞍山公交集团,进行学习交流以及实地线路考察调研。并在集团帮助下乘专车开展实地勘察,通过实地考察并与司机进行访谈,调研组对马鞍山市公交线路布局、站点设置及换乘衔接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。


实地调研及访谈
跨区域对标学习。实践队赴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,考察滨江地铁站建设,学习南京段客流预测模型与智慧化管理经验,并与江宁区交通局、中咨设计公司交流。双方围绕宁马城际项目背景、特色车站规划等展开研讨,还就健全校地合作机制、推进成果转化等交流。

江宁区调研
城市发展视野拓展。为见证“滨江不见江”到“城市绿肺”的蝶变,实践队前往薛家洼生态园、滨江湿地公园,理解交通基建与生态保护的协同。并走访马钢智园,体验“一键炼钢”智能生产;探访图灵小镇,学习AI技术驱动公共服务优化,深化科技赋能交通的认知。

实践队在薛家洼合照
六日躬行,硕果累累。队员们将交通规划、客流分析等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宁马城际的宏大规模让队员们深感震撼,长江畔的绿色新生与钢铁智造的转型更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念。在长江奔流的见证下,切身领悟“天地交,万物通”的深刻内涵——交通是破除壁垒、连接万物的血脉,科技是驱动转型、振兴发展的引擎。

成员合照
(审稿:贺燕飞 网络编辑:和燕)